大足石刻
位于重庆市大足等县境内的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,历经晚唐、五代,盛于两宋(公元960~1278年),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,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,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,与云岗石窟、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,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。
大足是石刻之乡,全县有40多处石刻,造像达5万多个。其中最著名、规模最大的有两处,一处叫宝顶山,一处叫北山。北山的石刻造像近万,主要集中在长约1里、形如新月、名为佛湾的地段上。这里的石刻群开凿于唐景福元年(公元892年)历经五代、两宋,前后达250年。其刻工精细,形象生动,最精彩当属几座观音、文殊和普贤的造像。宝顶山的石刻更为我国石窟艺术中所罕的,其是先经通盘规划、设计后,雕刻出小样,作为蓝图,然后再扩大雕刻。
大足石刻创于晚唐,盛于两宋,以佛教造像为主,儒、道造像并陈,是我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。有石刻造像70余处,总计10万余躯,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(石窟)石刻最为著名。大足石刻规模宏大,内容丰富,造像集中,"凡佛典所载,无不备列,几乎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";在艺术上则技艺精湛,充分表现出我国晚期佛教造像艺术"神的人化,人的神化"的特征。唐代人物形象端庄丰满,气质浑厚;五代雕塑精巧玲珑,神情潇洒;宋代作品体态优美,比例匀称,穿戴艳丽。刻工精湛,人神合壁,颇具民族审美情趣。1961年国家公布宝顶山、北山石刻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|